1.大义灭亲这个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?

2.大义灭亲什么意思

3.大义灭亲的典故

4.大义灭亲是什么意思简易

5.大义灭亲的诗词典故

大义灭亲这个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?

大义灭亲的出处-大义灭亲的意思和典故

 大义灭亲这个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?这个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。大义灭亲的意思是:指为了维护正义,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。> 州吁是谁?关于州吁的简介

 州吁(?―前719年),姬姓,卫氏,名州吁,卫庄公之子,卫桓公异母弟,春秋时期卫国第十四任国君。

 州吁少受父宠,爱好军事。卫桓公继位后,因州吁骄横奢侈,便罢免其职务,州吁于是出国逃亡。前719年,州吁弑杀卫桓公自立,史称卫前废公,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弑君篡位成功的公子。

 州吁弑君篡位,喜欢打仗,不能安定百姓,因此不受卫国人拥护。同年九月,卫国大臣石碏联合陈国国君陈桓公杀州吁,拥立卫桓公之弟公子晋继位,是为卫宣公。>关于大义灭亲的历史典故

 春秋时期,卫国的州吁杀哥哥卫桓公,自立为国君。

 州吁驱使百姓去打仗,激起人民不满。他担心自己的王位不稳定,就与心腹臣石厚商量办法。

 石厚就去问的父亲——卫国的大臣石碏(que),怎样巩固州吁的统治地位。石碏对儿子说:“诸侯即位,应得到周天子的许可,他的地位就能巩固。”石厚说:“州吁是杀哥哥谋位的,要是周天子不许可,怎么办?”石碏说:“陈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,陈卫又是友好邻邦。”石厚没等父亲把话说完,抢著说:“你是说去请陈桓公帮忙?”石碏连连点头。

 州吁和石厚备了许多礼物,却被陈桓公扣留了。原来,这是石碏的安排。 卫国派人去陈国,把州吁处。卫国的大臣们为石厚是石碏的儿子,应该从宽。石碏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陈国去,把石厚杀了。史官认为石碏杀了儿子是“大义灭亲”。

大义灭亲什么意思

大义灭亲,是汉语的一则成语,其典故源自《左传·隐公四年》。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,为了维护正义,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,使受到应得的惩罚。其结构为联合式,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?

《左传·隐公四年》:四年春,卫州吁弑桓公而立。州吁未能和其民,厚问定君于石子。石子曰:“王觐为可。”曰:“何以得觐?”曰。“陈桓公方有宠于王。陈、卫方睦,若朝陈使请,必可得也。”厚从州吁如陈”。

石碏使告于陈曰:“卫国褊小,老夫耄矣,”无能为也。此二人者,实弑寡君,敢即图之。”陈人执之,而请涖于卫。九月,卫人使右宰丑涖杀州吁于濮、石碏使其宰獳羊肩涖杀石厚于陈。君子曰:“石碏,纯臣也。恶州吁而厚与焉。‘大义灭亲’,其是之谓乎!” “大义灭亲”后来就作为一个成语流传了下来。?

州吁和石厚带着丰厚的礼品来到陈国,刚一入境便被陈桓公捉了起来,陈桓公派人通知卫国。卫国派大夫宰丑赶到陈国,把州吁处。宰丑考虑到石厚是石碏的儿子,准备从宽处理。可石碏却坚决不同意,他说:“州吁做的许多事情,都是石厚主谋,像石厚这样大逆不道的人,留在世上永远是个祸患。”

于是,石碏便命令家臣去陈国,把石厚杀。因此,有人称赞石碏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为“大义灭亲”。

大义灭亲的典故

大义灭亲的典故是春秋时期,卫国的州吁杀哥哥卫桓公,自立为国君。

大义灭亲,这个成语出自于西周时间,一位石蜡的父亲派自己家人处决了自己的儿子,听着好吓人,虎毒还不食子呢,怎么那么很心呢,这不人家这位父亲心中有大义,亲自高密,坑自己儿子,还杀他。他儿子叫石厚,这个儿子也不省心跟随了一个杀掉自己哥哥卫桓公,自立为卫国的国君的州吁。

此人上台后国人不服,为了缓和国内矛盾开始攻打接壤的郑国,连个当时的宋国,同时联合了当时想讨好的陈国和蔡国,组成了四国军队,结果从夏天到到秋天,夏天还包围了郑国的国都,楞是打了五天没有个结果,顶多秋天的时候打败了郑国的步兵,抢了一些庄稼,撤了回去。

事情的背景

这个成语大义灭亲,早在州吁被卫庄公疼爱时,石蜡说你这个皇帝那,你要好好教育他,不然他骄,奢,*,逸必然走上邪路,你要是想让他当太子就早早定下来,要是不立,你还宠他,早晚是个祸害,他爹卫庄公就是不听,同时,石蜡也说自儿子石厚别跟这个犊子州吁来往,这个石厚也不听。

后来州吁夺了王位,被石蜡算计,说你呀想名正言顺,你要去周天子那 一趟,这个州吁满口答应问,怎么才能见周天子,他说你呀要去陈国,让陈桓公引荐,就行啦,你想呀,你杀了陈国的外孙,自己当国王还有你的好,于是州吁和石厚来到陈国,去了就被扣了,这都是石蜡的安排。

大义灭亲是什么意思简易

大义灭亲的意思是:为了维护正义或人民的利益,对违法犯罪的亲人也不徇私情,使之受到应有的惩处。

大义灭亲,是汉语中一则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,出自左传隐公四年。这个成语的意思是,为了维护正义,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,使受到应得的惩罚。其结构为偏正式,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

大义灭亲的造句

1、他坚信他的父亲犯了罪,所以毅然决定大义灭亲,报警举报。

2、为了揭发公司内部的腐败行为,他选择大义灭亲,向监察机构提供了内部信息。

3、那位勇敢的记者为了揭露政府的腐败,毅然大义灭亲,将证据公之于众。

4、她为了保护受害者,不得不大义灭亲,与自己的兄弟决裂。

5、这位军人为了保卫国家,毅然大义灭亲,投身战场。

6、在这部小说中,主人公不惜大义灭亲,最终揭示了家族的黑暗秘密。

7、他的朋友选择大义灭亲,告发了他的非法活动,以保护社会的利益。

8、为了保护证人的生命,警方决定大义灭亲,将证人搬离家人。

9、为了维护公司的声誉,董事会不得不大义灭亲,解雇了董事长的亲属。

10、那位政治家为了支持一项公益法案,不惜大义灭亲,与反对派成员发生激烈冲突。

11、为了维护法律的公正,法官必须在审判中坚守大义灭亲的原则。

12、那位医生为了遵循伦理规范,不得不大义灭亲,拒绝了他的家人的不道德要求。

13、他为了揭露公司内部的腐败,毅然大义灭亲,将公司机密提供给了媒体。

14、这位警察在面对腐败同事时,决定大义灭亲,协助调查。

15、那位律师为了捍卫客户的权益,不惜大义灭亲,与对方的亲属对抗。

16、在这部**中,主人公因为大义灭亲,成为了正义的代表。

17、为了曝光政府的腐败行为,那名举报人决定大义灭亲,与家人切断联系。

18、这位教育家为了坚守原则,毅然大义灭亲,解雇了自己的亲戚。

19、那位商人不惜大义灭亲,与一名不道德的合作伙伴解除了合同。

20、在这个故事中,主人公为了维护正义,选择了大义灭亲,与自己的亲人反目。

大义灭亲的诗词典故

典故是一个汉语词汇,拼音是diǎn gù。一指典制和掌故;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;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、事件。下面是我带来的大义灭亲的诗词典故,希望对你有帮助。

 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,使受到国法的制裁。语出《左传·隐公四年》:“石碏,纯臣也,恶州吁而厚与焉。大义灭亲,其是之谓乎?”

 春秋时期,卫国的州吁在石厚帮助下,了自己的哥哥卫桓公,当了国君。接着,又驱使老百姓去打仗,引起国内人民的不满。众人商量派人去洛阳向周天子告州吁的.状。州吁得知消息后非常着急,便与石厚研究稳定人心的对策。石厚说:“我父亲在朝中德高望重,如果把他老人家请来为我们说几句话,事情就好办了。”

 石厚的父亲石碏(què)本是卫国的大夫、卫桓公的重臣。因为不满州吁和石厚的所作所为,自己一时又没有能力除掉他们,因此告老还乡。现在见儿子来问解救的办法,便计上心来,一本正经地对儿子说:“陈桓公目前很受周天子的宠信,陈、卫两国又一向关系很好,假如州吁和你两人亲自去求陈桓公,我想他会为你们在周天子面前说几句好话的。只要周天子答应正式封州吁为卫侯,人心就可以稳住。”石厚把石碏的话转告给州吁,两人认为这是一个好办法,于是高兴地带着礼物到陈国去。

 此时,石碏暗地派人带着密信,赶在前头送给了陈桓公,请求陈桓公将这两个杀国君的凶手抓起来。

 州吁和石厚一到陈国,就被陈桓公派人捉住了。卫国得到消息后,立即派大夫右宰丑前去杀了州吁。考虑到石厚是石碏的儿子,有人主张从轻发落。但石碏却说:“石厚不忠不义,留着有什么用?”即派家臣赴陈把石厚也杀了。

 史官评论这件事时说:“石碏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,对犯罪的亲人不徇私情的行为,真正是大义灭亲啊!”

 后人以“大义灭亲”为成语,比喻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,不顾私情,一切依照法律、公理办事。